推薦序一 人生道路上非讀不可的書 推薦序二 神的話哺育我們的生命 前言 第一部 認識釋經學與釋經者 第1章 認識釋經學 釋經學的意義 釋經學的重要性 釋經學的相關名詞 釋經學的相關研究領域 第2章 釋經者的資格與職責 釋經者的資格 釋經者的職責 第二部 一般釋經的研究步驟 第3章 挑選一段完整的經文 選取完整的經文 選取可靠的譯本 第4章 再確認經文段落 參照原文聖經與譯本的分段 再審視經文與上下文 分析經文的文學結構 參閱注釋書的分段 第5章 仔細察看這段經文 比較譯本差異 誦讀默想經文 摘記關鍵資料 第6章 從事經文評鑑與經文翻譯 經文評鑑 翻譯經文 第7章 聖經上下文的四種層次 最接近的上下文 經卷的上下文 舊約或新約的上下文 整本聖經的上下文 第8章 經文的歷史文化背景 歷史文化背景解經的理由 歷史文化解經的歷程 歷史文化背景解經的輔助工具 第9章 經文的語言學分析 經文的單字意義 經文的文法分析 經文句法的修辭技巧 第10章 經文的文學分析 文學類型 研究文學類型的原則 擬定經文大綱 第11章 經文的神學分析 掌握經文的整體真理 確認經文的神學論點 信仰類比與神學意義 第12章 經文的應用原則 聖經應用與經文處境化 聖經應用與文化處境的議題 聖經應用的步驟 第三部 聖經文體的釋經研究 第13章 聖經的預表 預表的意義 預表的特徵 預表和象徵的差異 預表和寓意的差異 預表的種類 預表的解經原則 第14章 聖經的預言 預言的意義 預言與先知的關係 解釋預言經文的原則 第15章 啟示文學 啟示文學興起的原因 啟示文學的寫作目的 啟示文學的特色 啟示文學和預言的差異 啟示文學的解經原則 第16章 聖經的比喻 比喻的意義 比喻的用法 比喻的目的 比喻的特徵 比喻的解經原則 第17章 新約的書信 新約書信的特徵 新約書信的形式 書信體裁的解經原則 第18章 聖經的敘事 聖經敘事的本質 聖經敘事的文學特徵 聖經敘事的解經原則 第19章 律法書 舊約律法的盟約背景 舊約律法的類型 解釋舊約律法的原則 第20章 聖經詩歌文體 詩歌文體的組成要素 詩歌文體的特性 詩歌文體的解經原則 第21章 舊約智慧書 智慧書的文體形式 智慧書的修辭技巧 智慧書的解經原則 名詞對照表 參考書目 版權信息

本書為陳壽穗牧師於神學院多年教學經驗的菁華。其內容並非理論性的介紹與探討,而是為剛開始接觸「解釋聖經」的神學生或有心學習的基督徒提供一套簡單易懂的釋經模式與範例。
全文可分三大部分,分別介紹釋經學的一般概念、釋經步驟、不同文體的研究,一步步帶領讀者進入釋經學的領域。書中列出了許多易於取得、有用的參考資料與相關資源,讓讀者可以在「解釋聖經」的過程中,找到適當的工具。
【作者簡介】
陳壽穗牧師
國立成功大學工學士、台灣浸信會神學院道學碩士、亞洲浸信會神學研究院神學碩士、美國西南浸信會神學院教牧學博士。專長為聖經研究、聖經釋經學,著有《釋經實用手冊》等書。現任基督教浸會神學院專任教師、亞神台灣教學中心教授。
【編輯推薦語】
各位弟兄姊妹,您,今天釋經了嗎?
聖經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雖說沒什麼基督徒會否認其神聖性,但聖經要如何解釋卻是個極大的問題。基督徒手上拿的聖經雖然內容一樣,但每個人對聖經的解釋卻可能南轅北轍、天差地別!
本書為陳壽穗牧師於神學院多年教學經驗的菁華。其內容並非理著重於論性的介紹與討論,而是要為剛開始學習「解釋聖經」的神學生、有心學習的基督徒提供一套簡單易懂的釋經模式與範例。大體而言,這本書介紹的是一種歸納式的查經法,由觀察、解釋、歸納、應用四步驟所構成。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入門的門檻較低、不需要堅實的學養才能開始操作,對於需要了解如何釋經的初學者容易上手。
以架構來說,全書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釋經的概念、來源、要點、各種方法,以及釋經者的資格與職責。雖然這部分篇幅較少,但牽涉的內容卻極為複雜(例如各種評鑑法),在此作者僅深入淺出地為初學者介紹這些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是全書的主體,介紹一般歸納法釋經的內容,其中作者明確列出解釋聖經的步驟,詳細說明每個步驟的內容。基本上,這部分極為強調對各種經文脈絡詳細的「觀察」,而帶出正確的「解釋」與詳實的「歸納」,進而從詳實的歸納中得到有效的「應用」。除了介紹方法論,在此還提供了許多實用、必要的參考資料與相關資源,讓讀者可以在解釋聖經的過程中找到適當的工具,隨時修正自己解經的結果。
第三部分則從個別聖經文體入手,以實際經文為例說明這些文體的解釋原則,包括預表、預言、啟示、敘事、書信、律法、詩歌等。書末亦附有許多參考資料,有心進深的讀者可以從中獲得幫助、加深自己的功力。
華語世界關於釋經學的著作大多由翻譯而來,例如奧斯邦(Grant G. Osborne)的《基督教釋經學手冊:釋經學螺旋的原理與應用》(The Hermeneutical Spiral,台北:校園,1999),或克萊因(William W. Klein)等著的《基道釋經手冊》(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Interpretation,香港:基道,2004)。至於華人的作品,例如陸蘇河教授的《解經有路:從是經學到生活應用》(美國:更新傳道會,2007)、孫寶玲牧師的《聖經詮釋的意義和實踐》(香港:建道基金會,2008),皆可看出台灣在釋經學教育的著作上缺席了。
今天陳牧師的《釋經實用手冊》可以算是台灣極少數的嘗試,補足本土釋經學教育的不足。我們信仰生活的行動來自我們的思想,思想的內涵來自我們對聖經的各種看法,對聖經各種看法的形成,來自我們怎麼解釋聖經。因此,基督徒知道如何解經,有時候比死命勤讀聖經更重要!唯有正確的解釋可以帶來正確的思想、正確的思想才能帶來正確的行動。
因此,各位認真生活的各位弟兄姊妹,您,今天釋經了嗎?
【責任編輯 郭大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