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生活館總序 各界讚譽 版權信息 目錄 推薦序一:你傳的福音到底是不是好消息? 推薦序二:以恩典待人,以恩典給予 推薦序三:同行天路的尋道者 中文版序:致台灣讀者 題詞 前言 Part 1 乾渴的世界 第1章 大分歧 第2章 瀕臨絕跡的恩典 第3章 靈魂的乾渴 第4章 重拾好消息 Part 2 散播恩典的人 第5章 尋道者 第6章 行動派 第7章 藝術家 Part 3 這真的是好消息嗎? 第8章 信仰攸關緊要嗎? 第9章 宇宙中還有誰?有關上帝的問題 第10章 我們為什麼在這裡?有關人的問題 第11章 我們應當如何活?有關社會的問題 Part 4 信仰與文化 第12章 尷尬的夥伴:基督徒與政治 第13章 神聖的顛覆 致謝
恩典不虛傳:讓福音再次打動世界
在現今世代裡,教會怎麼了?基督徒怎麼了?福音怎麼了?
「沒有多少主題,能夠比恩典更令我喜愛;沒有誰的恩典講説,能夠比楊腓力更讓我想要聆聽。多年前,在加爾各答街上,有人介紹我看《耶穌真貌》。如今,楊腓力寫了一篇宣言,試圖喚醒他既關愛又擔心的教會。他知道基督徒原本應該發出基督的馨香之氣,但是我們常常散發出其他混雜氣味。讓他的字句給你勇氣,重新委身於耶穌基督的愛人方式吧……畢竟祂說過,世人是藉著愛知道我們屬於祂。」──克萊伯恩(Shane Claiborne),作家,行動分子,愛耶穌的人
為什麼人們喜歡耶穌,但討厭基督教?
為什麼人們對基督徒的印象,充滿道德偽善、指責批判、恐同及自以為是?
身為基督徒,你確實向人傳達了「恩典」的信息,解除人們心靈的「乾渴」嗎?
二十年前,楊腓力在經典作品《恩典多奇異》中,深入探討恩典的樣貌,呼籲基督徒活出充滿恩典的信仰生命。在現今世代,他再次審視這個議題,探索為何基督徒日漸失去了受人敬重、影響力和聲譽。
這世界仍然處處充滿著乾渴的靈魂。但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討厭基督徒?面對未來世代,我們該如何以吸引人的方式傳達我們的信仰?基督徒應該如何展現真正的福音?
楊腓力以他特有的寫作方式——一個又一個的真實故事、令人信服的言詞、簡明易懂的信念——指出,在一個日漸鄙夷基督信仰的世界裡,恩典的福音如何再次搭起其間的橋梁。
關於楊腓力(Philip Yancey)
楊腓力,著名的基督徒作家,在《校園生活》(Campus Life)月刊擔任過10年的記者與編輯,並且長期兼任《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雜誌特約編輯,從1977年榮獲美國ECPA年度書籍金牌獎的《有話問蒼天》(Where Is God When It Hurts?)開始,已經累積超過30本以上的著作,並且獲獎無數,至今仍寫作不輟。「寫作」是他探索信仰最主要的工具,他說他需要寫作,因為寫作對他來說就像一線透光的裂縫,成為通往另一個世界的窗口,每當他想要研究一個問題時,就會寫一本書。因此他的每一本著作,都像是一個對於信仰與生命的專題報導與研究。
他自稱自己的身分是客旅,不是牧師,也不是老師或學者,而是跟所有普通人一樣,是眾多信仰追尋者的其中一個。自小嚴苛的美國南方基要主義教養,逼壓出他對信仰以及教會的排斥與種種困惑,但同時也促使他站在看似信仰的最邊緣,致力在這些困惑處挖掘這個「好消息」對每個人生命真正的意涵,擦亮福音原來的意思。
關於楊腓力的作品:
楊腓力的中譯作品數量,在華人基督教出版界可算是數一數二,他的作品大致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信仰主題的探索,問看似最平常卻難以回答的問題,耶穌、恩典、苦難、舊約、神的不可見……他讓自己成為第一個對神舉手發問的人,以真誠的自省和廣泛的探問追索,陪同讀者面對種種信仰生命中難以啟齒的疑惑;另一種則是以記者犀利的觀察眼光,經由採訪或在世界各地演講的機會,深入不同的社會議題、生命景況的現場,海嘯、地震、屠殺、社會角落隱而未顯的族群、階級,甚至是許多偉大創作者的心靈世界……他將這些一一耙梳、描繪出來。小至個人生命的掙扎,大至整個世界苦難,疑惑與痛苦看起來是他表面上探索的關鍵字,但事實上信心與恩典才是他檯面下不放棄訴說的潛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