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表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致谢 序言 导论 前言 1. 有关五经研究的历史 1.1 五经的形成 1.2 五经的完成 2. 五经的内容特色 2.1 五经的时间架构与内容长度的分配比例不均 2.2 五经里土地应许尚未实现 2.3 五经为了回应被掳归回后的以色列人民的需要 3. 五经的结构与分段 3.1 五经的结构 3.2 五经内容的分段 3. 五经的重要主题 结语:五经给予现代读者的启发 附录一:六经内容的简表 第一章 前言 1. 创世记的结构与分段 2. 创世记一~十一章:远古叙述 2.1 创一~十一内容大要 2.2 创一~十一经文段落的形成 2.3 创一~十一的文学类型 3. 创世记十二~五十章:以色列的男女祖先故事 3.1 创十二~五十内容大要 3.2 有关四代家族的叙述 3.3 创世记中的女性故事 3.4 创十二~五十经文段落的形成 4. 创世记的神学主题 4.1 创一~十一的神学主题 4.2 创十二~五十的神学主题 5. 创世记的后续影响 问题与讨论 附录:有关创世记六~九大洪水故事 1. 创世记六~九融合两种版本的大洪水故事 2. 古代近东不同版本的大洪水故事 3. 创世记大洪水故事的含意 4. 创九1–17大洪水之后的应许 第二章 前言 1. 出埃及记的结构与分段 2. 出埃及记各段落段内容大要 2.1 出一1~十五21第一段落:以色列人在埃及 2.2 出十五22~十八27第二段落:以色列人穿越旷野 插曲:出十五~十八旷野旅程与其延伸意义 旷野的延伸意义 2.3 出十九1~四十38第三段落: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 3. 出埃及记十九~四十的律法与叙述 3.1 出十九~二十四:西奈山的启示与立约 3.2 出二十五~三十一:建造会幕与祭祀器具的规划 3.3 出三十二~三十四:毁约与重新立约 3.4 出三十五~四十:建造圣所与圣器 3.5 以色列在旷野建造圣所:简图(出三十六~三十八,四十) 4. 出埃及记的历史背景 4.1 出埃及事件的历史时期? 4.2 西奈山的字源与地点 4.2.1 西奈山(Har Sinai)的字源有三种可能来源 4.2.2 西奈山的可能地点 5. 出埃及记经文段落的形成 6. 出埃及记的神学主题 6.1 出埃及与恢复创造的完整 6.2 历史经验中的奴役与压迫 6.3 上帝自我的启示 6.4 上帝的拯救是解放 6.5 出埃及是不断的经验与启发 6.6 解放进入旷野 7. 出埃及记的后续影响 问题与讨论 附录:一套十诫、两种版本(和合本2010版) 第三章 前言 1. 利未记的结构与分段 2. 利未记各段落内容大要 2.1 利一~七第一段落:祭物的条例 2.2 利八~十第二段落:祭司就任圣职和献祭礼仪的开始 2.3 利十一~十六第三段落:日常生活中的洁净与不洁净 2.4 利十七~二十六第四段落:圣洁法 2.5 利二十七附录和结语 2.6 神圣时间、空间、人员与仪式 3. 利未记经文段落的形成 4. 利未记的神学主题 4.1 献祭与祭物 4.2 祭司人员 4.3 圣洁与洁净 4.4 伦理上的圣洁与土地 5. 利未记的后续影响 问题与讨论 第四章 前言 1. 民数记的结构与分段 2. 民数记如何分段,学者们提出不同观点 2.1 人口普查的名单(一,二十六) 2.2 旷野中的旅程与新旧世代交替 3. 民数记各段落的内容大要 3.1 民一1~十10在西奈山准备出发 3.2 民十11~二十13从西奈山出发,进入旷野 3.3 民二十14~二十五18从加底斯到摩押地 3.4 民二十六1~三十六13以色列人第二代在摩押地,等待进入迦南地 4. 民数记经文段落的形成 5. 民数记的神学主题 5.1 上帝通过代言人传达信息 5.2 在旷野中的旅程 5.3 新旧世代的交替 5.4 形塑身份认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话 5.5 以色列人与外族人的关系 6. 民数记的后续影响 问题与讨论 第五章 前言 1. 申命记在旧约中的位置 2. 申命记的结构与分段 3. 申命记各段落内容大要 3.1 申一1–5书首前言 3.2 申一6~四43回顾从何烈山到约旦河东岸的旅程 3.3 申四44~二十八68申命记律法的核心内容 3.4 申二十九~三十一与新一代以色列人的立约 3.5 申三十二~三十四摩西最后的诗歌、过世与埋葬 3.6 摘要 4. 申命记经文段落的形成 5. 申命记的神学主题 5.1 申命记的神学观点 5.2 申命记是上帝的律法 5.3 节期与庆典 5.4 律法中更新的动力 5.5 对祖先的应许与认同危机 6. 申命记的后续影响 问题与讨论 附录: 前言 1. 五经形成理论的早期发展 2. 底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1 威尔豪森的新底本理论与后续 2.2 底本理论的时代背景 3. 底本理论的修正与完成 3.1 黑尔曼.衮克尔(Hermann Gunkel)的形式历史方法 3.2 马丁.诺特(Martin Noth)的口述传统历史方法 3.3 冯拉德(Gerhard von Rad)的底本理论研究 4. 对新底本理论提出质疑 4.1 约翰.范.赛特斯(John van Seters)提出补充模式 4.2 汉斯.史密德(Hans H. Schmid)雅威文学来源转成申命记 4.3 洛尔夫.任多尔夫(Rolf Rendtorff)放弃新底本理论,重拾补充理论 5. 五经形成理论继续发展出不同模式 5.1 维持新底本理论的后续模式 5.2 布伦姆(Blum)五经形成理论 5.3 闵斯特五经形成模式(Münsteraner Pentateuchmodell) 5.4 格尔兹(Gertz)五经形成理论 6. 公元2000年以后有关五经形成的讨论 6.1 祭司著作以前的资料(pre-P) 6.2 祭司著作(P) 6.3 祭司著作以后的编辑(post-P) 6.4 五经最终编辑成书:波斯帝国统治时期 6.5 有关五经最后编辑的时代氛围 结论 参考书目 版权信息
7.50 折
五经:文学特色、经文形成、神学主题与后续诠释影响(简体版)
出版方 橄榄出版社
格式 流式
页数 288页
字数 139千字
语言 简体中文
文件大小 2164K
出版日期 2024年4月
电子书售价 $9.12 $12.16 (约¥66.12)
本书的主要目标为介绍五经各卷书的文学内容、经文形成过程以及神学主题,同时也延伸各卷书的后续诠释影响。盼望五经各卷书所触及的不同内容与主题可以引发读者兴趣与好奇,进一步深入探讨经文对我们现代世界与信仰生活的启发与挑战,邀请我们在生活各层面做适当回应,让经文与我们的生活实况深入对话。
【作者简介】
曾宗盛
出生于台东,于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自1999年任教于台湾神学院/台湾神学研究学院,教授旧约圣经相关课程,包括圣经释义、旧约导论、创世记、士师记、耶利米书和约伯记等。作者为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牧师,感谢Pinuyumayan原住民区会教会的接纳,可以共同参与在原住民基督信仰的人生朝圣旅程。近年作者也在台湾大学兼任通识课程,教授「犹太文化」和「希伯来经典与世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