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安迪社長序 作者簡介 致讀者 導論 以天父的旨意為樂 第壹部 基督徒知足的本質 一、知足是內在的 二、知足是安靜的 三、知足是心靈的狀態 四、知足是恩典滿盈的狀態 五、知足是自由地降服於神的旨意下 六、知足是降服於神的安排 七、知足是喜悅神的安排 八、知足是順服且喜悅神的安排 九、知足是在任何的情況下都順服 結語 第貳部 知足的奧祕 一、極大的奧秘:知足卻不滿足 二、基督徒靠「減法原則」進入知足 三、基督徒靠「加增重擔」進入知足 四、基督徒靠「轉化苦難」進入知足 五、基督徒靠「履行當前的任務」進入知足 六、基督徒靠「將自己的心意融入神的旨意」進入知足 七、基督徒靠「打掃內在」進入知足 八、基督徒靠「神賜的甘露」進入知足 九、基督徒靠「在苦難中看到神的愛」進入知足 十、基督徒靠「一切苦難都在基督裡分別為聖」進入知足 十一、基督徒靠「從基督得著力量」進入知足 十二、基督徒靠「在神裡面補足缺欠」進入知足 十三、基督徒從聖約中獲得滿足 再論十二、在神裡面補足缺欠 再論十三、從聖約中獲得滿足 十四、基督徒靠「明白天堂的榮耀」進入知足 十五、基督徒靠「向神敞開心門」進入知足 第參部 基督如何教人知足 一、學習捨己的功課 二、當看萬物皆虛空 三、明白只有一件事不可少 四、明白自己與這世界的關係 五、發掘萬物中的美善 六、要先探究己心 七、看見世上的榮華富貴是負擔 八、明白放縱私慾是最大、最可怕的罪 九、正確地認識神的護理 第肆部 知足的美善 一、知足使我們向神獻上祂當得的敬拜 二、知足使我們彰顯神諸般的恩典 三、知足使人適合於領受神的憐憫 四、知足使人適合於事奉神 五、知足救我們脫離試探 六、知足使人得著豐盛安舒 七、知足使人在自己沒有的事物中汲取安慰 八、知足是神賜給人的一大祝福 九、知足的人可以從神得賞賜 十、知足使人貼近神自己 第伍部 抱怨之心的邪惡 一、抱怨顯出人心中的腐敗 二、抱怨是惡人的標誌 三、抱怨就是悖逆神 四、抱怨是敵對神的恩典 尤其是阻擋人歸向主 五、抱怨使人不配當基督徒 六、抱怨會摧毀我們的禱告 七、抱怨會在心靈中產生禍患 八、抱怨是一種愚昧的罪 九、抱怨容易惹動神的怒氣 十、抱怨帶來神的咒詛 十一、抱怨的心充滿撒但的靈 十二、抱怨會讓人永不得安寧 十三、抱怨會讓神收回祂的保護 第陸部 會加重「抱怨之罪」的事 一、人承受的恩典越大,其抱怨的罪就愈重 二、為小事抱怨,將加重其罪 三、擁有天賦才幹的人,其抱怨的罪比別人更重 四、享受神白白恩典的人,其抱怨的罪更重 五、過去的缺欠已得補足卻依然抱怨,其罪更重 六、從低賤中蒙神提拔卻仍抱怨,其罪更重 七、罪孽深重的人卻還抱怨,其罪更重 八、在世上少有用處的人竟還抱怨,其罪更重 九、當神要使我們降卑時,其抱怨的罪更重 十、確知苦難是出於神的手卻還抱怨,其罪更重 十一、處於長久的苦難裡卻仍抱怨,其罪更重 第柒部 不知足的藉口 一、「這只是我對處境的感受」 二、「我是為自己的罪憂傷」 三、「神在我的苦難中,掩面不看我」 四、「是人的不公不義使我受苦」 五、「我的苦難完全出乎意料」 六、「我的苦難太大了」 七、「我的困苦比任何人都大」 八、「假如換成其他的苦難,我可能會比較知足」 九、「患難使我無法服事神」 十、「我處在動盪不安之中」 十一、「神讓我先甘後苦」 十二、「我飽經憂患後卻得不到安慰」 十三、「我的抱怨並沒有形諸於外」 第捌部 如何獲得知足 一、不論任何患難都能知足的幾個想法 二、該怎麼做才能得著知足
稀世珍寶──基督徒知足的秘訣(繁體版)
只要嚐到一滴天堂的甘蜜,便能除去世上所有患難的辛酸苦澀。
巴羅夫從聖經挖掘真理、推敲默想,最後將那真實的、隱藏在裡頭的珍寶帶出來:「基督徒的知足是內在甜美的、安靜的、恩典滿盈的心靈狀態,無論任何景況,都毫無保留地降服且喜悅那充滿智慧、慈愛之神的安排……在患難和困苦的時代環境下,知足好似一瓶珍貴的膏油,我將其打破,用來撫慰那些不安的心靈。」
清教徒寫了許多靈修的書籍,而這本正是眾多佳作中的一本。這不是一本「教你方法」的書,它雖然不難理解,但你必須有點耐心,下功夫去讀它,它給你的回饋將是數以千倍的收獲。
【作者簡介】
耶利米‧巴羅夫(Jeremiah Burroughs, 1599-1646)
他一生努力於使教會合一,並按正確的教義敬拜真神。他傳講的信息,是希望會眾得到內心真正的平安。就讀於劍橋大學時,由於反對英國聖公會摻雜太多錯誤的教導與敬拜方式,而遭學校退學。之後到英格蘭的東部牧會。但由於堅持傳講宗教改革的十架福音信息,而被政府下令禁止傳道。當時的英國聖公會被喜愛天主教、反對宗教改革的勞德大主教(William Laud)把持,逼迫清教徒。巴羅夫被迫移民至荷蘭,牧養當地的英國難民。
後來勞德大主教的激進作法遭國會反對,國會邀請清教徒們來到西敏寺制訂西敏信條與大、小要理問答,以作為宗教改革之後,英國基督徒信仰的標準。巴羅夫也是受邀的清教徒之一。返國的巴羅夫,在倫敦牧會,成為重要的講道者。可惜不久之後,英國基督教會陷入分裂,他呼籲所有熱愛福音的信徒合一,雖不受重視,但他仍不放棄,努力解決接受基督教、反對天主教的領袖之間的紛爭,直到逝世為止。
巴羅夫的作品全面分析聖經,又洞察人心深處,並且能讓讀者在生活中有效地應用。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讀者能把從神而來的信息,銘記在心,成為一生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