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叢書」總序 邢序 引論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從中國內地會(CIM)到 海外基督使團(OMF) 第一節 CIM的第一程全球地域化 第二節 CIM出中國:最初之留守與最終之撤離 第三節 CIM入亞洲:「壽終就寢」與「華麗轉身」之間的抉擇 小結 第二部分 CIM/OMF在東亞的 地理性發展 第二章 CIM/OMF亞洲時期地理層面的全球地域化:華人聚居區傳教地 第一節 「內地之門」:香港地區 第二節 「自由中國」:臺灣地區 第三節 「對華傳教」發祥地:馬來亞/馬來西亞 第四節 「迷你中國」:新加坡 第三章 CIM/OMF亞洲時期地理層面的全球地域化:非華人聚居區傳教地 第一節 「最不像中國的東道國」:泰國 第二節 「亞洲唯一的天主教國家」:菲律賓 第三節 「中國的宿敵」:日本 第四節 「有神論專政的國家」:印尼 第五節 「前社會主義國家」:柬埔寨 第六節 「後進基督教國家」:韓國 小結 第三部分 CIM/OMF在東亞策略性的繼承與發展 第四章 CIM/OMF亞洲時期策略層面的全球地域化:傳教手段 第一節 文字事工:「強奪靈魂的筆戰」 第二節 現代媒體:「空中跨境佈道」 第三節 醫療宣教:「福音的婢女」 第四節 神學教育:「退居二線的首選」 第五章 CIM/OMF亞洲時期策略層面的全球地域化:傳教對象 第一節 學生事工:「兵家必爭之地」 第二節 城鄉差異:「農村包圍城市」 第三節 全球華人:「挑旺對華傳教的餘燼」 第四節 國際移民:「家門口的陌生人」 第六章 CIM/OMF亞洲時期策略層面的全球地域化:傳教士團隊 第一節 亞裔成員:從傳教對象到傳教同工的種族話語 第二節 女性成員:從同工到領袖的性別政治 第三節 短宣隊員:持久戰術與人海戰術之間的抉擇 第四節 專業人士:「創啟地區」的傳教模式 第七章 CIM/OMF亞洲時期策略層面的全球地域化:傳教理念 第一節 財政原則:信心差會的經濟學 第二節 三自理念:國際傳教機構的市場學 第三節 跨宗派主義:信心差會的公關學 第四節 兩元模式:國際傳教機構的組織學 第四部分 第八章 CIM/OMF影響力的全球地域化 第一節 三種視覺化影響力分析圖 第二節 CIM/OMF文宣出版之影響力 第三節 「CIM/OMF定律」:由影響力引起的影響力衰退 第四節 CIM/OMF對全球華人教會的影響 第五節 中國對CIM/OMF的影響 第六節 CIM/OMF對國際關係的影響 小結 結論 CIM/OMF的兩重性全球地域化 參考文獻 附錄一:1950年與2016年CIM/OMF組織架構圖比較 附錄二:CIM/OMF出中國後歷年傳教士成員人數圖表(1950–2012) 附錄三:CIM/OMF歷屆領袖層名錄 附錄四:CIM/OMF部分作者著作書目及譯本 附錄五:CIM歷年夥伴差會名錄 附錄六:CIM/OMF老中國通離開中國後的履歷 附錄七:OMF各差派本部組織的短宣隊人數(1995–2010) 「基督教學術叢書」書目 版權頁

5 折
「中國之後何處去?」——中國內地會/海外基督使團(CIM/OMF)和國際傳教運動之全球地域化
查看更多
出版方 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格式 流式
页数 640页
字数 299千字
语言 繁体中文
文件大小 17138K
出版日期 2025年7月
电子书售价
$8.55 $17.10 (约¥60.96)
本書試圖結合史學、差傳學、社會學和國際關係學的研究成果與分析方法,對一個具體「老中國通」傳教組織之轉型與發展加以解析和研究。作者同時期冀,通過這一中階命題的個案分析,將歷史與現狀、理論與實踐、差傳學思潮與國際關係現象加以結合、梳理、論述並分析「後中國時代」、「中國因素」對國際傳教運動之深遠影響,演繹普世差傳運動從「老」到「新」的轉型,及其與國際關係的互動與影響。
【作者介紹】
袁瑒
筆名「亦文」。旅纽華人,先後獲得上海復旦大學法學博士和紐西蘭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社會學博士。歷年在各類期刊雜誌發表學術研討論文,參與紐西蘭各政府機構調查研究。現為自由撰稿人,從事宣教史料編譯、中國教會史、差傳學、紐西蘭華僑史、移民問題等方面的研究。著有《「中國之後何處去?」——中國內地會/海外基督使團(CIM/OMF)和國際傳教運動之全球地域化》、《立於磐石——庚子教難前後的晉南教會》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