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辭 推薦序一:進場的神學思考 推薦序二:邁入三維的神學視野 推薦序三:回到神學本質的實踐神學 前言 第一章 小世界大哉問:實踐神學與日常生活 第一部 實踐神學的發展 第二章 現代世界的崛起 第三章 實踐神學的發展和模式 第四章 福音派實踐神學的進路 第五章 邁向一種華人福音派的實踐神學 第二部 實踐神學方法 第六章 描述當下:正視現況 第七章 探索處境:多維理解 第八章 神學反省:視域融合 第九章 更新實踐:持續革新 第十章 科技整合:跨領域整合的基礎 第十一章 對話的藝術:在群體中做神學 第三部 實踐神學的展示 單元一 個人與家庭 第十二章 世俗社會中的安息與牧養 第十三章 在夫妻生活中學習跟隨耶穌 第十四章 在親子教養的迷宮中信靠上帝 單元二 教會與群體 第十五章 權力:顛覆權力想像的門徒群體 第十六章 領導:教會的使命與領導 第十七章 佈道:佈道新思維 第十八章 傳統:傳統的更新變化 單元三 社會與公共 第十九章 公共參與:在公共空間忠心跟隨耶穌 第二十章 科技社會:科技與人性的大亂鬥 第二十一章 科學知識:從追尋理解到發覺意義
21世紀門徒現場:實踐神學新探索(繁體版)
每個21世紀的基督門徒,都需要實踐神學的視野!
當代社會多元的議題與現象,複雜的程度往往超乎我們的想像,使得「如何回應」成了基督徒的難題;不是為了盡力回應而疲於奔命,就是在緘默中暫不表態;為了成為勇於參與世界的基督徒,我們竟傷心失望、遍體鱗傷。
有感於今日教會的處境,富勒神學院博士董家驊牧師寫作了這本書,為讀者引介實踐神學的新探索。他在書中提供了豐富的思考資源與行動依據,幫助我們有能力面對各樣的困境和問題,進而讓每個處境、每樣實踐的行動,都能成為作主門徒的現場。作者為我們介紹了近年福音派實踐神學的重大轉向,指出實踐神學的核心是「上帝的行動」,而不只關注上帝的本質。除了介紹實踐神學的發展、方法論與應用可能,更提供了實踐神學的步驟:描述當下→探索處境→神學反思→更新實踐。而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分辨三一上帝在事件當下的行動(「上帝,祢正在做什麼?」),述說這份觀察,並參與在祂邀請我們加入的行動中。
透過神學的實踐,我們可以在每一個選擇的當下專注聆聽、觀察神的作為,學習擁抱犯錯的可能,在進場實踐與退場反思的不斷交替進行下,讓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滿在與主同工中,生命被主的行動模塑,朝著上帝行動的方向前進:主的國度降臨,世界得享真安息。
-----
如何在21世紀「作主門徒」?讓實踐神學給你最完整又清晰的指引!
實踐神學探索的四步驟:
1. 描述當下:仔細辨識出當下的實踐,幫助我們聚焦,使我們意識到人們到底在做什麼,進而促使我們思考人們為何要這樣做。
2. 探索處境:探索處境中的實踐,就是對處境中的實踐進行深厚的描述(thick description),借助不同的學科從不同的視角來探索認識。
3. 神學反省:在對當下的實踐有深入的認識之後,我們把前兩階段所得到的問題和分析帶到上帝的啟示前,以對基督徒具有規範性的文本為基礎,分辨三一上帝在當下的處境正在做什麼。
4. 更新實踐:當教會忠心聆聽三一上帝,細心體察我們的處境和其中人們的情況後,接著要問:「上帝在這當中在做什麼事?」「上帝的主權和心意如何能在此處境中被彰顯?」「有哪些聖經經文、神學論述提供我們資源和想像力來回應此議題?」「在教會歷史中是否有類似的情況可以供我們參考?」
【作者介紹】
董家驊
在台灣出生,畢業於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赴美於富勒神學院取得道學碩士、神學博士學位(主修實踐神學)。先後擔任洛杉磯台福基督教會華語青年堂牧師、英文堂牧師,二○一八年返台後成為石牌信友堂牧師,從事教會牧養、神學教育和參與公共對話。
會修讀過往鮮為華人教會所知的實踐神學博士,是上帝出人意外的帶領,卻讓他看見一片「理論與實踐交互作用」的神學新天地,也著力推動華人教會更多認識實踐神學的內涵與貢獻。過去幾年教學蹤跡遍及北美、歐洲、澳洲、亞洲及台灣教會,教授「實踐神學方法論與當代議題」這門課,授課精華在本書中歷歷可見。
清晰又帶著平衡感的思考方式,加上溫柔而敦厚的性格,在他的言語中總能體會到對上帝的信靠、對人的關愛。針對關鍵的議題,他也適時提出一針見血的評論與深具牧者心腸的建言,以文字牧養世界各地的華人基督徒。目前持續在北美《舉目》、《海外校園》與台灣《傳揚論壇》、《校園》雜誌等處發表文章。
他是一位實踐神學家與牧者,也是一位筆耕不輟的作者,更期許自己能成為一位搭橋者,在教會實踐與神學反省、專業神學家與平信徒門徒、教會的使命與基督徒的日常生活、信仰與公共參與之間,建立起連結。著有《21世紀使命門徒》、《21世紀門徒現場:實踐神學新探索》等書。
【推薦語】
此書打破了「實踐」不需要「神學」而「神學」不能夠「實踐」的刻板印象,從實踐神學的發展、方法、展示可以看到作者的理性清晰,而從故事著手的引介方式又可感受到作者的感性豐富,至於文字行雲流水、平易近人到令人驚艷而忘記這還是一本教科書呢!
——林鴻信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系統神學教授
家驊牧師認為對話不只是為了溝通、說服,而是為了愛。因此即使對方沒有被說服,無法溝通,也要讓對方感受到愛!這是道成肉身的後現代版,也是實踐神學的核心。家驊牧師如此相信,就如此行。
—— 許南盛
中華福音神學院學務長暨實踐神學助理教授
筆者在神學院教導有關實踐神學的科目近三十年,卻很少看到由國人所寫這樣有分量的教科書。本書理論與實踐並重,神學觀念與牧養現場並行,是有志委身基督群體者所必讀之書。
蘇文隆
美國正道福音神學院實踐神學榮譽教授
對教會而言,本書來得正是時候!神學讓人困擾的問題,在於它是一門沒有特定實踐法的學科;在華人教會裡頭的實踐神學,倒過來也有同樣的問題:它是一門沒有神學的學科。而本書正是試圖克服「神學」與「實踐」之間的人為界線;此一界線向來造成華人教會的窘境。本書旨在探索與重申,思辨的神學家有其貢獻,而重實踐的聖徒也可以為牧養技巧賦予價值。本書文筆流暢,對實踐神學有最新的討論。
董博士確切地指出,實踐神學的定義不僅涉及教會事奉的牧養技巧,也關乎積極介入當代議題。對董博士而言,實踐神學有公共神學的面向。他不時在書中以個人的教牧經驗為例,使(探索)實踐神學的前景不似威脅或脅迫,而是展現其積極與熱情的向度。
本書令人暢懷,因為它讓實踐神學不再是零星散布、毫無系統的「老派」事奉。整體而言,本書所提對實踐神學之論證,將影響教會領導與教授實踐神學的老師,更多涉入跨學科的對話與當代事奉議題的神學思考。
周學信
中華福音神學院教務長暨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
小時候,聽到教會的長輩,對於年輕同工表達有意願去讀神學院時,講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去讀神學,還不如好好每天學神。」無獨有偶,十年前我要離開國際非營利組織,準備申請國外的神學院裝備自己的時候,當時的直屬長官,也是一位大型教會的執行長老耳聞後,嘆了口氣說:「這些年來,沒有看過讀完神學院之後,更加屬靈或更愛主的。」當時雖沒有聽懂言下之意,但也影響了我對神學的看法。
家驊的這本書,可謂回應了從當時直到如今,這種未曾言明的對於神學之疑慮。我所認識的家驊,是個多產努力的作者,一個盡力的父親,一個有肩膀的丈夫,一個受人喜愛的謙卑牧者,也是一個願意學習的主門徒。他的每一個身分,其實都隱藏著「神學」,都需要深刻地去「實踐」。
此書帶我們從家庭到公共場域,從對話的藝術談到科技與人性,像是一本天路歷程的旅遊手冊。神學進入了廳堂門廊、咖啡店與社群網路等各種場域,而每一個「作主門徒」的現場,就是我們的教室。
彭書睿
中華基督教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理事長
海內外牧長學者聯合推薦(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布蘭森(Mark Lau Branson,富勒神學院戈達德教席信徒事工教授)
路恩哲(Andrew Root,路德神學院青年與家庭事工教授)
王炳欽(洛杉磯台福基督教會主任牧師)
毛樂祈(《校園》雜誌副主編,《在巴比倫上大學》作者)
沈 正(前台北信友堂主任牧師)
李建儒(德國海德堡大學神學博士)
邱慕天(《台灣醒報》副總編輯)
林鴻信(台灣神學研究學院系統神學教授)
周學信(中華福音神學院教務長暨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
周曉暉(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候任堂主任)
松慕強(iM行動教會主任牧師)
胡志偉(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莊育銘(淡江教會主任牧師)
莊信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磐頂教會主任牧師)
陳俊偉(創欣神學院院長暨系統神學教授)
陳寬義(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助理教授)
許南盛(中華福音神學院學務長暨實踐神學助理教授)
彭書睿(中華基督教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理事長)
彭盛有(台灣浸會神學院助理教授兼學術發展中心主任)
彭淑玲(美國正道福音神學院助理教授)
劉富理(美國正道福音神學院榮譽院長)
諸長樂(東京國際基督教會主任牧師)
蘇文隆(美國正道福音神學院實踐神學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