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引言 一、基督教 theosis 的背景 1. Theosis 的問題、應許與過程 2. Theosis 在東正教神學中的地位 二、古典與近古的 theosis 3. 古典希臘哲學家教導的神化 4. 在保羅(的書信)裡,我們能談論theosis嗎? 5. 彼得後書一章4節說到神化嗎? 三、教父思想中的theosis 6. 加帕多家教父對神化之策略性的調整 7. 在希臘教父神學中theosis的修辭學應用 8. 守道者馬克西母的神聖化觀 9. 在敘利亞人以法蓮的著作中,樂園作為救恩的風景畫 四、中世紀與宗教改革思想中的theosis 10. 科普替阿拉伯的theosis傳統:在布希的保羅關於道成肉身的論述中,對於約翰福音三章51-57節之聖餐的解讀 11. 聖安瑟倫:沉思靜觀(theoria)與完全的教義邏輯 12. 馬丁‧路德:「為著世界的小基督們」;信心與聖禮作為theosis的手段 13. 約翰‧加爾文:藉著基督與神聯合 14. 約翰‧衛斯理:基督徒的完全是充滿愛之能量的信心 五、現代思想中的theosis 15. 新帕拉馬主義,神聖化的恩典,東方與西方之間的裂痕 16. 布加哥夫:俄國神學家的theosis 17. 卡爾‧拉納:羅馬天主教之神聖化論 18. Theosis在近代的研究:重燃的興趣與澄清的必要 參考書目 作者 版權頁
與神的性情有分:神化在基督教傳統的歷史與發展
近代神學家與信徒重新燃起對theosis(神化)思想的興趣,重拾古代教會將神化視為基督教拯救論的基礎之了解。本書就是此風潮下產生的經典著作,內容分成五個部分,介紹與綜合分析古希臘、新約聖經、教父、中世紀、宗教改革時代,以及現代思想中對神化思想的理解。
人成為神是一個迷人、激動人心、並滿有能力的宗教觀念。到底theosis(神化)是什麼意思?在知識的思想歷史中,這個術語的起源以及其觀念的發展是什麼?對於彼後1:4中成為一位「與神的性情有分」者的應許,其背後原始的異象和產生的詮釋是什麼?里昂的愛任紐(Irenaeus of Lyon)在教導「神的道成為我們的所是,使我們能成為祂自己的所是」的時候,以及亞他那修(Athanasius)宣告「神成為人,為了使人成為神」的時候,他們的意思是什麼?人類神化的過程是什麼?近代哲學和神學界對於人類成為神的問題又是什麼?這些問題都會由本書不同基督教傳統背景之專家的論文中,加以探討、印證,並說明神化的本質及其發展。
【作者簡介】
編著者:
克里斯登森(Michael J. Christensen),耶魯大學神學院(Yale Divinity School)文學碩士,德魯大學(Drew University)博士。德魯大學牧範學博士課程主任,教授宗教學與靈修學。有八本著作,包括:C. S. Lewis on Scripture、Children of Chernobyl、The World After Chernobyl、The Heart of Henri Nouwen、Spiritual Direction,以及多篇論文。
威頓(Jeffery A. Wittung),貝克學術出版(Baker Academic)助理編輯,德魯大學博士候選人。2004年5月21-22日在德魯大學舉行的「與神的性情有分」(Partakers of the Divine Nature)研討會的共同召集人。
作者:
J. Todd Billings
Thomas Buchan
Francis Caponi, OSA
Michael J. Christensen
Stephen Davis
Jeffrey Finch
Stephen Finlan
Gösta Hallonsten
Boris Jakim
Nathan Kerr
Vladimir Kharlamov
John Lenz
Jonathan Linman
Andrew Louth
J. A. McGuckin
James Starr
Elena Vishnevskaya
Jeffery A. Witt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