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堂課 導言 一、研究史 (一)古代教會 (二)奧古斯丁 (三)改教時代 (四)衛斯理宗 (五)近代歐美研究 (六)華人教會 二、資料 三、保羅的年譜 四、保羅神學的定義 第二堂課 保羅這個人 一、保羅的跨文化背景 (一)猶太法利賽派 (二)希臘 (三)基督教背景 二、思想的預設/基設 (一)舊約的教導 (二)耶穌是主 (三)耶穌是神的兒子 (四)耶穌生平 (五)世界觀 三、結語 第三堂課 救贖歷史觀 一、保羅的末世觀 (一)帖撒羅尼迦前書一章9~10節 (二)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二章 (三)帖撒羅尼迦前書四至五章 (四)帖撒羅尼迦後書 (五)哥林多前書十五章23~28節 二、末世的狀況 三、君王駕到 四、身體的復活 五、悔改的信息 六、結語 第四堂課 保羅的基本精神:一切出於神 一、啟示與恩典 (一)救恩是出於神的啟示/智慧 (二)恩典 (三)小結 二、預定與揀選 (一)關懷點 (二)經文根據 (三)結論 第五堂課 救恩的途徑(一):「稱義」是爭論的中心 一、問題的背景 (一)馬丁路德提出因信稱義的背景 (二)與天主教的差別 (三)因信稱義引起的問題 (四)現代的討論 二、保羅在羅馬書和加拉太書的邏輯 (一)加拉太書解讀 (二)羅馬書一~五章的解讀 (三)哥林多前書的證據 (四)腓立比書三章2~11節 三、結語 (一)因信稱義與保羅神學 (二)因信稱義的含義 第六堂課 救恩的途徑(二):信心與律法 一、引言 (一)保羅神學的對比 (二)羅馬書與加拉太書:信心一詞的出現 二、信心 (一)信誰? (二)信的特質/什麼是信? (三)信心與史實 (四)信的地位 (五)信心與行為 (六)起信的因素 三、律法 (一)保羅書信中「律法」一詞的用法 (二)何謂「行律法/律法之工」 (三)一種救恩方法或兩種方法? (四)基督與律法 (五)保羅對律法的評價 (六)保羅對律法的看法的含義 第七堂課 救恩的途徑(三):肉體與聖靈 一、肉體 (一)sarx的用法 (二)「按著肉體」(Kata sarka) (三)為何不可靠肉體? (四)身體與肉體 二、聖靈 (一)罪的勢力 (二)聖靈與起信 (三)信心、聖靈與愛心:加拉太書 (四)聖靈與生命:羅馬書六至八章 (五)聖靈與救贖的盼望:以弗所書與哥林多書信 三、保羅對肉體和聖靈的看法的含義 (一)人性的問題 (二)自力和他力的問題 (三)聖靈的重要性 (四)善行的問題:「行為」與「行動」之別 第八堂課 基督裡的豐盛 一、引言 (一)史懷哲的「保羅的神祕主義」(The Mysticism of Paul the Apostle) (二)傳統神學上「與主合一」的真理 二、「在基督裡」的定義 (一)前置詞「在」(en)可有的含義 (二)保羅特別的用法 (三)與基督的契合 (四)在基督裡的範圍 (五)小結:基督裡全人完全的救恩 三、內涵 (一)贖罪 (二)救贖 (三)成為後嗣 (四)成聖 (五)基督裡的恩典:和好 (六)智慧 (七)榮耀 第九堂課 教會觀 一、引言 (一)教會成為逼迫者 (二)個人主義福音產生的問題:會籍、電視會眾 (三)中國宗教傳統無組織 二、用詞 (一)詞源 (二)基本含義 三、教會是什麼? (一)上帝的子民 (二)基督的身體:團結與聯合;順從、增長、合一與繁殖 (三)基督的新婦:愛、順從與聖潔 (四)屬靈的聖殿:同在、合一、大公、神聖、以使徒為基礎 (五)小結 四、恩賜 (一)來源 (二)內容 (三)多元與一致性 (四)延續性的爭議 (五)恩賜的結合 (六)婦女事奉 五、教會的型態與組織 (一)功能與職位 (二)新約中的教會組織 (三)二十世紀美國的趨勢 (四)使徒性教會的問題 六、教會的團契 (一)腓立比書的教導 (二)哥林多書信的教導 七、事奉的原則 (一)基本認識 (二)生活的表現 八、教會的互動 (一)合一的問題 (二)經濟問題 (三)人力問題 第十堂課 倫理 一、神學基礎 (一)末世的張力 (二)心思和身體的改變與降服 (三)效法基督 二、基本原則:讓救恩的基本原則在生活中表彰出來 (一)神得榮耀 (二)為基督、為福音、為他人 (三)與主同死同活 (四)愛 (五)聖潔 (六)順服 三、個案 (一)屬靈經驗:救恩原則的落實 (二)生活應用:在生活每一層面尊耶穌為主 四、結論 附錄:保羅的年譜 參考書目
保羅神學的10堂課(繁體版)
近距離體會,上帝藉著使徒保羅所表達出來的信息跟教導
這本書,是一位華人神學大師的深度讀經心得,是他對於使徒保羅的思索與探究;在十堂課的課程實錄裡,前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陳濟民老師帶著我們深入閱讀保羅書信,陪著我們一步步發掘其中的重要主題,同時透過查考聖經中的關鍵性經文,有系統地認識這位最重要的基督徒神學家、牧者、宣教士──使徒保羅。對於保羅的認識,將不再只是片段而零碎的感動,而是既全面又整體的貼近。
「因信稱義」、「律法與信心」、「肉體與聖靈」、「揀選與預定」這些看似熟悉,實則陌生的核心議題,在作者循序漸進的解說下,其具體內涵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變得清楚無比,彼此間的關聯性也清晰地浮現。
對於華人讀者閱讀保羅書信時常有的疑惑,諸如:預定論與宿命論的異同、因信稱義與成聖的張力、教會論與倫理的問題等等,作者也都有詳盡的解釋與回答,堪稱是華人處境下的研經示範。
《保羅神學的十堂課》開啟的,是一扇通往保羅神學的門;上帝藉著使徒保羅所表達出來的信息跟教導,將成為我們信仰生活的更新動力。
【作者介紹】
陳濟民
1937年出生於日本神戶,畢業於香港伯特利學院、崇基學院,並獲美國西敏神學院道碩、神碩學位,以及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於香港、英國、美國加州等地牧會,主要服事領域為神學教育,擔任過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講師及教務主任(1978-82)、加州富勒神學院華人宣教系主任(1982-91)及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1998-2004),2004年榮退後仍教學不輟。著作等身,計有《新約神學精要》、《未來之鑰:啟示錄注釋》(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保羅神學的十堂課》、《十架牧養學:從哥林多前書學習教會建造》、《認識解經原理》、《新約倫理談叢》、《盼望的話語:啟示錄的十堂課》、《目睹生命之道:解讀約翰福音》(校園)、《哥林多後書》(天道)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