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里程碑書系 里程碑總序 讚譽 推薦序一 發掘聖經故事的寶藏 推薦序二 跨越文化隔閡,認識福音大能 導讀 走入中東,貼近福音書的故事 作者序 導論 第1部 耶穌降生 第1章 耶穌降生的故事(路二1~20) 第2章 義人約瑟的族譜(太一1~21) 第3章 救主、博士與以賽亞的異象(太二1~12;賽六十1~7) 第4章 希律王的暴行、西面與亞拿(太二13~18;路二22~36) 第2部 八福 第5章 八福(上)(太五1~5) 第6章 八福(下)(太五6~12) 第3部 主禱文 第7章 主禱文:我們的父神(太六5~9) 第8章 主禱文:神的聖潔(太六9) 第9章 主禱文:神的國與我們日用的飲食(太六10~11) 第10章 主禱文:我們的罪與惡(太六12~13) 第4部 耶穌戲劇化的行動 第11章 呼召彼得(路五1~11) 第12章 耶穌開始傳道(路四16~31) 第13章 瞎子與撒該(路十八35~十九10) 第5部 耶穌與婦女 第14章 耶穌與婦女:導論 第15章 井邊的婦人(約四1~42) 第16章 敘利亞的腓尼基婦人(太十五21~28) 第17章 不能用石頭打死這位女士(約七53~八11) 第18章 法利賽人西門家的女人(路七36~50) 第19章 寡婦與法官的比喻(路十八1~8) 第20章 聰明與愚拙童女的比喻(太二十五1~13) 第6部 耶穌的比喻 第21章 比喻導讀 第22章 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路十25~37) 第23章 無知財主的比喻(路十二13~21) 第24章 大筵席的比喻(路十四15~24) 第25章 兩種建築工人的比喻(路六46~49) 第26章 不義管家的比喻(路十六1~8) 第27章 法利賽人與稅吏的比喻(路十八9~14) 第28章 仁慈雇主的比喻(太二十1~16) 第29章 主人服事的比喻(路十二35~38) 第30章 拉撒路與財主的比喻(路十六19~30) 第31章 十錠銀子的比喻(路十九11~27) 第32章 高貴的葡萄園主與他兒子的比喻(路二十9~18) 參考書目 中英主題對照表

走入中東看耶穌:福音書的文化與文學解經指南
走入中東,走入耶穌的世界!
長久以來,我們的信仰深受西方文化影響,在許多人的印象中,若要認識耶穌、認識基督信仰,就必須仰賴西方的學者和研究資料。
然而,新約大部分的故事發生在兩千年前的中東,而在許多保守的中東農村中,許多習俗並沒有出現明顯變遷,有些傳統甚至千年依舊。因此,現今中東傳統農村的小老百姓,很可能比許多西方學者更貼近耶穌和新約作者們所身處的文化。若要讀懂新約,我們就必須向這些中東的市井小民學習。
《走入中東看耶穌》正是一本能夠幫助我們透過東方文化與文學傳統視角重新認識耶穌的傑作。作者貝里透過與中東市井小民的對話、當地的古代文獻、各種東方語言的新約譯本,幫助讀者深入認識耶穌的生平與話語。當我們跟著貝里一起走入中東,我們將會驚覺――
原來,耶穌降生的馬槽,其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臭氣沖天!
原來,有罪的女人用頭髮為耶穌擦腳的舉動,在中東文化裡別具意義!
原來,耶穌那些看似簡單的比喻, 在中東文學傳統的修辭結構中,傳達了既深刻又具革命性的信息!
貝里以文化為經、文學為緯,帶領我們按照中東文化來理解福音書的歷史背景,並以東方的敘事傳統、詩歌形式、修辭手法來欣賞新約之美。在這場文化與文學的旅程中,耶穌不再只是西方的信仰導師,而是一位扎根於中東土壤、運用東方文學智慧說話與行動的救主。讓我們走入中東,走入耶穌的世界,重新體驗新約聖經撼動人心的爆發力。
【推薦語】
從埃及的童年到中東的職業生涯,都讓貝里成為首屈一指的耶穌生平文化詮釋者。貝里運用精湛的文化人類學和精湛的釋經學技巧,使福音書的中東故事躍然紙上。
——白基(Gary M. Burge)
惠頓學院(Wheaton College)新約教授
我一直非常欣賞貝里,他的洞見十分有幫助……促使我們這些依賴古代文獻的人考慮新的進路。
——季納(Craig Keener)
帕默神學院(Palmer Theological Seminary)新約教授/《新約聖經背景註釋》(The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作者
貝里的這兩本新書《走入中東看耶穌:福音書的文化與文學解經指南》和《走入地中海看保羅:哥林多前書的文學與文化註釋》為聖經讀者展示另類的新視角,展現更接地氣的耶穌生平、更生動鮮活的使徒保羅。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紀初,中東與中亞再度回到歷史舞台焦點之際,讀者也得以重新領略地中海岸與中東一度活躍過的古代教會,他們領受福音之時的文化底蘊。
——董德官
新竹北門聖教會主任牧師
【作者介紹】
貝里(Kenneth E. Bailey,1930~2016)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厲害的聖經學者不是埋首於圖書館,就是參與各大研討會,與其他知識分子雄辯滔滔,簡單來說,大概就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吧!
如果你也是這麼想的,那麼貝里這位新約聖經大師,大概會讓人跌破眼鏡。當然,貝里也博覽群書,熟悉西方嚴謹的學術方法。不過,比起與其他知識分子交流,貝里更常坐在中東農村的板凳上,跟不識字的農夫朋友閒聊。由於新約大部分的故事發生在兩千年前的中東,因此這些傳統農村的小老百姓,很可能比現代的西方知識分子,更貼近耶穌和新約作者們所身處的文化。
除此之外,貝里出生於埃及,深耕中東六十餘年,深諳阿拉伯語、科普特語、敘利亞語等東方語言,並對東方的文學修辭法瞭若指掌。這樣的語言和文學長才,使貝里成為東方釋經的代表性人物。
牧師畢德生盛讚貝里嶄新且獨到的突破;當代新約研究最重要的學者之一賴特也指出,貝里的研究對我們這些距離耶穌幾千哩、兩千年的人而言,有如「盲人的眼睛」。
貝里除了著作等身,也曾在聖公會匹茲堡教區擔任法政牧師(Canon Theologian)。二〇一六年,貝里安息主懷,享壽八十六歲。
【出版緣起】
從貝里的局內人視角,
讀出福音書和保羅書信的新亮光!
應仁祥/ 校園書房出版社總編輯
什麼是大師,其中一個判斷的方式,就是看看這個人的名字,有沒有在別人的著作裡常被提到。過去,校園出版過不少大師的著作,魏樂德、畢德生、賴特、沃弗,他們的名字常常被其他作家提及,在各自的領域都可算是頂尖的人物。那麼,如果有一個人,常常被上述大師提及,又該如何稱呼?是否應該稱他為大師中的大師?《走入中東看耶穌》、《走入地中海看保羅》的作者貝里,無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
貝里到底有什麼魅力,會如此被人推崇?大致有兩個方向。其一是貝里的文學分析能力;讀過貝里的《詩人與農夫》,沒有人不被他對耶穌比喻修辭架構的精心分析所折服。原本早已聽得耳熟能詳的比喻,經過貝里的分析才發現,竟還蘊藏著少有人注意到的文學巧思。而校園書房出版社這次出版的《走入中東看耶穌》、《走入地中海看保羅》,則是更進一步讓人看到,貝里將那神乎其技的文學分析技巧,應用到福音書裡,甚至是哥林多前書。福音書就算了,保羅書信也有精心的文學結構?就讓貝里來說服你。
貝里的另外一個魅力,就是他的局內人(Insider)能力。做過人文科學研究的人都知道,任何的研究視角,大致上可以分成局內人和局外人(Outsider)。相較於局外人的研究視角,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分析文本和事件,局內人的視角則身在其中,而且往往可以挖掘出局外人看不到的端倪。貝里長期生活在中東地區,既對那裡的人事物有第一手的經歷,也對中東、地中海文化和基督教文獻有很深的涉獵,這讓他有一般學者難以企及的局內人優勢。他眼中的耶穌和保羅,總是能夠顛覆你我的看法。
2025年,很榮幸校園又可以出版大師中的大師貝里的著作,期盼《走入中東看耶穌》和《走入地中海看保羅》這兩本書,能夠讓讀者不必買機票、不必出遠門,就可以變身成為中東、地中海的局內人,讀出福音書和保羅書信裡的新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