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人叢書序 自序 再版序 第一章 導論 本書大要 歷史處境 神學大事摘要 《詩篇註釋》自序摘要 《基督教要義》簡介 第二章 神學方法論 認識上帝與認識人 一般啟示與特別啟示 重點摘要 第三章 創造主上帝 創造 三一論 繼續中的創造 攝理 第四章 基督論 永遠的道 神人中保 先知、君王、祭司 從十字架到復活升天 重點摘要 第五章 聖靈論 聖靈註解 拯救與創造 上帝的話與上帝的靈 聖靈的工作 聖靈的位格 改革宗傳統對聖靈的認識 重點摘要 第六章 約/律法與福音 一個約 律法的功能 律法與福音 重點摘要 第七章 重生與稱義 前言 罪 重生 稱義 第八章 預定論 前言 應有的態度 上帝的預定 預定與攝理 神學討論 第九章 教會論 教會的比喻 教會是什麼 真教會 教會的職份 教會的訓誡 教會會議與聖經權威 小結 第十章 聖禮觀 聖禮 洗禮 聖餐 第十一章 基督徒生活 如何善用今生 與怠惰作戰 由稱義看基督徒生活 基督徒的自由 信望愛 祈禱 第十二章 「兩個國度」 兩個國度 政治主張 公民義務 順從上帝 小結 附錄一 加爾文的聖靈神學 由《基督教要義》的結構來看加爾文的聖靈論 加爾文重「知」的神學方法論 上帝的話與上帝的靈之相關性 聖靈與基督的啟示之相關性 從加爾文的聖餐觀看他的聖靈論 作為中保的基督與作為中介者的聖靈 由聖靈論出發的拯救論、教會論與創造論 改革宗神學的聖靈論特色 結論 附錄二 對上帝與人的思考方式:加爾文、士來馬赫與中村元之中國式思考方式 重點摘要 導論 加爾文對上帝與人的思考方式 加爾文與士來馬赫 加爾文與中國式思考方式 結論 附錄三 加爾文的人論 序論——人文主義與上帝主權 本論 認識人與認識上帝——方法論的角度 上帝的形像——創造論的角度 墮落的人——拯救論的角度 人的怠惰 巴特所見人的怠惰——基督論的角度 結論——加爾文人論的應用 附錄四 加爾文對講道以及教會音樂的看法 講道部分 教會音樂部分 附錄五 評介《加爾文神學》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對創造主的認識 第二章 神學方法論 第三章 創造主上帝 對救贖主的認識 第六章 約/律法與福音 第四章 基督論 聖靈工作的教義 第五章 聖靈論 第七章 重生與稱義 第八章 預定論 第九章 教會論 第十章 聖禮 基督徒的倫理 第十一章 基督徒生活 第十二章 「兩個國度」 總結 附錄六 對「評介加爾文神學」之回應 「敵我之見」令人遺憾 令人意外的主、客觀見解 一般啟示和特殊啟示的先入為主之見 極力推崇清教徒 附錄七 參考書目 外文 中文

加爾文神學
本書所努力的是,盡量讓加爾文自己說話,而以《基督教要義》為主要根據。
在研習加爾文的過程中,順著其思想進入其處境,深深體會到優秀的神學家是與時代共鳴的,他們盡心而全力地投入其時空處境中,也因此而有超越時空的價值。然而身為一位研習者,我亦有個人的時空處境,因此本書呈現的加爾文,是一位台灣神學工作者心目中的加爾文,而且在解釋之外,尚有應用的催逼和引導,所以本書呈現的加爾文,也是一位與台灣處境對話的加爾文。
加爾文參與了他的時代而留下思想記錄,研習加爾文的人也參與了自身的時代而留下研習加爾文的記錄,在不斷與歷史上的加爾文對話當中,才有機會掌握住真實的加爾文面貌,也才能讓加爾文繼續對歷史說話。
廿世紀九○年代以來的加爾文研究,突飛猛進,尤其社會史方向的研究成果輝煌。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金敦教授主導的「長老牧師會」(consistory)研究,這些會議記錄的整理出版後,不只在社會史方向研究有重大成果,也必然影響思想史方向的研究,一個加爾文研究的文藝復興必定拭目可待。
【作者介紹 】
林鴻信
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台灣神學院、美國富勒神學院與耶魯大學碩士;德國圖賓根大學神學博士、英國諾丁漢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台灣神學院系統神學教授與基督教思想研究中心主任、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兼任教授。自一九九四年《神學人基本英文字彙》開始,於神學園地筆耕不輟,著有《加爾文神學》、《覺醒中的自由:路德神學精要》、《認識基督宗教》、《聖神論》、《納尼亞神學:路易斯的心靈與悸動》、《認識上帝與認識人的九個探險》、《教會生態學》,以上皆由校園出版。另撰寫過《教理史》、《邁向覺醒:自我概念的探討》、《莫特曼神學》、《忘我之域》系列三冊、《基督宗教與東亞儒學的對話》、《基督宗教思想史》兩冊,並主編《跨文化視野中的人文精神:儒、佛、耶、猶的觀點與對話芻議》、《基督宗教之人觀與罪觀:兼論對華人文化的意義》等書,除此另有譯作以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他也期許、提醒自己,終生是神學人亦是福音啟蒙者,察覺自身的侷限與不足,因為,真正的故事尚未說盡,還留待我們一起來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