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部 摩西五經 1 創世與洪水 #1:埃裡都(Eridu)創世記 #2:恩基和甯胡爾薩格 #3:恩基與世界的秩序 #4:恩基,寧瑪赫(Ninmakh),人類的創造 #5:古阿卡德史詩(Epic of Atra-khasis) #6:埃努瑪·埃立什( Enuma Elish) #7:巴力的詩集(Baal Cycle) #8:赫利奧波利斯(Heliopolis)的金字塔文獻 #9:孟菲斯(Memphis)創世記 #10:莫里卡爾(Merikare)的教導 #11:烏利庫梅(Ullikummi)之歌 #12:吉爾伽美什(Gilgamesh)史詩 2. 巴別塔 #13:變亂語言 3. 先祖習俗 #14:收養申尼瑪(Shennima) #15:古巴比倫放牧合約 #16:圖爾普納(Turpunna)的聘禮 4. 史詩文學 #17:薩爾貢(Sargon)自傳 #18:辛努海(Sinuhe)記 #19:阿卡特(Aqhat)記 #20:柯塔(Kirta)王傳奇 5. 公約與協議 #21:馬里(Mari)公約儀式 #22:阿班(Abban)和雅霖林(Yarimlim)之間的協約 #23:蘇庇魯流馬什(Suppiluliuma)與馬蒂瓦劄(Mattiwaza)之間的協約 #24:莫爾斯利斯(Mursilis)與杜匹-特舒卜(Duppi-Teshub)之間的協約 #25:阿舒爾尼拉瑞·衛(Ashurnirari V)與瑪提路(Mati'-ilu)之間的協約 #26:瑪提艾勒(Mati‘el)與巴爾伽亞(Barga'yah)之間的協約 6 法典 #27:吾珥-南模(Ur-nammu)或舒爾基(Shulgi)的法律 #28:裡皮特-伊施塔(Lipit-Ishtar)法典 #29:埃什南納(Eshnunna)之答杜莎(Dadusha)的法典 #30:漢謨拉比(Hammurapi)法典 #31:中亞述法典 #32:赫人法典 #33:新巴比倫法典 7 宗教文獻 #34:無罪的宣告 #35:替代國王的儀式 #36:禮儀官和聖殿司職的指示 #37:埃瑪律(Emar)的達根節 #38:巴比倫新年的聖殿令 第二部 歷史書 8 美索不達米亞的皇家史籍 #39:提革拉-帕拉薩一世 #40:撒幔以色(Shalmaneser)三世 #41:提革拉-毗列色三世 #42:薩爾貢(Sargon)二世 #43:西拿基立(Sennacherib)王 #44:塞魯士圓筒(Cyrus Cylinder) 9 編年史和其他史表 #45:蘇美爾列王史表 #46:古巴比倫年份表 #47:魏德內爾紀事(Weidner chronicle) #48:薩爾貢大事記 #49:巴比倫大事記 10 非希伯來紀念碑文 #50:美尼他石碑(Merneptah stela) #51:默沙碑(Mesha stela) #52:黑山(Karatepe)碑文 #53:匝庫爾(Zakkur)石碑 #54:但城土丘石碑(Tel Dan Inscription) 11 書信 #55:伊勒-阿瑪納(El-Amarna) #56:拉吉陶片(Lachish Ostraca) #57:阿拉德陶片(Arad Ostraca) #58:耶尼雅-耶(Yavneh Yam)碑文 12 其他希伯來碑文 #59:基色年曆 #60:西羅亞地道(Siloam Tunnel)碑文 #61:撒瑪利亞碑片 #62:庫尼提勒特-阿吉魯德(Kuntillet Ajrud)的祝福詞 第三部 詩歌書 13 智慧文學 #63:人與神 #64:巴比倫的約伯記 #65:論神義的巴比倫古詩 #66:普塔霍特普( Ptahhotep)的教導 #67:莫里卡爾的教導 #68:阿尼(Any)的教導 #69:阿曼尼摩比(Amenemope)的教導 #70:亞希卡爾(Ahiqar)之言 14 愛之詩 #71:埃及情歌 15 頌歌與祈禱 #72:向亞蒙-拉的頌歌 #73:向阿頓的頌歌 #74:向恩利爾的頌歌 #75:向沙瑪什的頌歌 #76:向伊什塔的祈禱 #77:向馬杜克的頌歌 #78:莫爾斯利斯二世祈求瘟疫止息 第四部 先知書 16 預言、異象與末世論 #79:馬里預言 #80:新亞述預言 #81:伊普威爾(Ipuwer)的訓誡 #82:內芬提提的預言 #83:文-亞蒙的傳報 #84:匝庫爾石碑 #85:馬杜克之神示 #86:烏魯克之神示 17 占卜和念咒 #87:占卜 #88:舒爾普(shurpu)咒文 #89:瑪克魯(MAQLU)咒文 18 哀歌 #90:吾珥滅亡的哀歌 #91:底雅阿拉的巴蘭 附註 參考書目 版權頁
5 折
這一本書是《舊約透析》(Encountering the Old Testament)的補充,針對的讀者也同樣是神學本科生。本書的目的是為了讓在校神學生能夠讀到一系列的最基礎的古代近東文獻,記載了聖經文本同時期的類似事件,或者對其時代背景有更詳細的補充。我們希望讀者了解聖經是在特定的歷史、政治、社會和文化背景下寫成的,我們也相信本書所收集的文獻能夠幫助讀者理解部分的相關背景知識。
書中的文獻是基於英文聖經的規範排列次序,儘管有些文獻的內容和舊約聖經的不同書卷都有關聯,但我們已盡力將它們放置在最密切對應之處。同時,我們還附有少量的插圖加以解釋說明。
【作者簡介】
比爾‧阿諾德(Bill T. Arnold)
希伯來聯合學院博士,阿斯伯里神學院 (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舊約和閃米特語言教授。著作包括《遇見創世記》(Encountering the Book of Genesis);他也是《舊約透析》(Encountering the Old Testament) 的合著者。
布賴恩‧拜爾(Bryan E. Beyer)
哥倫比亞國際大學神學院和宣教學校舊約教授,他同時也是藝術與科學學院副院長和教務長。他也是《舊約透析》(Encountering the Old Testament) 的合著者。

